昨天8/6到了LUCIA小姐我排休假要去趴趴走的時間外頭天氣炎熱之下,說真的我還真想不出去哪
也不想跑太遠
世上有冬眠動物,我是夏眠人類
一到夏天我就沒啥動力
後來上網找了一個可以吹冷氣的璃園水晶博物館
然後好友谷哥路線時,立馬就告訴我這間璃園水晶博物館已經歇業了
再找別的地方吧!後來我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地方
就是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很多年前我有和朋友來過
只是當時碰巧遇到每週休館日,所以無法入內參觀
於是剛好我的好友也沒來過北投溫泉博物館
那麼這一回我們就來走走看看吧
北投溫泉博物館
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6號
北投溫泉博物館前身為「北投公共浴場」,由日本時期的台北廳長井村大吉下令擘劃,總督府建築設計師森山松之助監造,完工於1913年(大正二年),為和洋折衷風格的雙層建築,亦為當時東亞最大的溫泉公共浴場。一樓浴池區為磚造,二樓休憩區為木造,入口處位於二樓。
該浴場運用當時台北州廳在公共衛生方面的經費,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浴場所建。二樓休憩區設有涼亭、換鞋玄關,以及可供遊客泡湯後乘涼的榻榻米大廳。大廳旁另有一突出平台「望樓」,可在此欣賞北投山光水色。此外室內也販售餐點飲料,有時甚至安排藝文演出。1923年(大正12年)日本皇太子裕仁抵台視察,亦曾至北投參觀公共浴場與考察溪中的北投石。為此浴場還在二樓增建「御休所」供其休憩,其位置就在現今溫博館的視聽室。
遊客下樓梯後可至一樓浴池區更衣泡湯。一樓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以服務男賓為主、由圓拱列柱圍起的羅馬風格大浴池,以及浴池外側迴廊牆上的鑲嵌彩繪玻璃窗花,兩者一同塑造出極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大浴池另一側則有小浴池,為當時為女性與兒童泡湯的場所,此外還另設有獨立的浴室和休息間供重要賓客使用。
戰後公共浴場曾作為中山堂、台北縣議會招待所、民眾服務處、民防指揮部與光明派出所等使用,因管理單位更迭而終至荒廢。直到1994年,一群北投國小師生在鄉土校外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形同廢墟的北投公共浴場。為保存古蹟及空間再利用,這群孩子、社區居民及文史工作者一同發起連署陳情書,希望保留浴場。歷經不斷的溝通與協調,北投公共浴場終於在1997年經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1998年在地方熱心居民與臺北市政府的斥資整修下,以「北投溫泉博物館」之名正式重新開放使用。
這個是招待當時貴賓用的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