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17又到了我的每月休假日,又要來去趴趴走了 這個月的休假日因為配合用餐的地點,所以我們早上就一起來去參觀鶯歌陶瓷博物館
說到鶯歌陶瓷博物館算是我喜歡的博物館中之一
可能比逛故宮博物院還喜愛
而這次來鶯歌陶瓷博物館剛好碰上3樓的展覽廳在預備9月的雙聯展,所以就無展覽可看
也因此特展的部分一下子就參觀完了
但是我和好友還是邊拍邊逛
最後連禮品店也不放過
有人看上一個貴貴的陶杯,應該算是手工限量的吧
而我酸看到價錢嚇一跳
但是後來想到4月去跟團去日本遇到的團友說的:有時候一看到喜歡的東西就不要猶豫,就買了,不然錯過了,又會擱在心上想老半天
這一聽就知道這一定是血拼族的名言
其實我也常常當下沒買
往後幾天很難受
一直朝思暮想
言盡於此,好啦!接下來用照片與文分享鶯歌陶瓷博物館啦
鶯歌陶瓷博物館
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02)8677-2727
門票:80元(新北市市民 免費)
鶯歌陶瓷博物館位於鶯歌區文化路,臨近新設立之鶯歌高職,面向鶯歌溪,於89年11月26日開館營運,是全國首座陶瓷專業博物館。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和鶯歌陶瓷公園佔地12公頃,整體建築造型簡潔、自然,主建築規劃成地上3層、地下2層的展覽館,總面積為13812.37平方公尺,建築形式以灰色清水模、整棟透明的玻璃可穿透連結內外的環境,使空間產生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整體呈現質樸又設計感豐富的美感,更可襯托出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品的重要性,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更成為鶯歌區上一座絕美的地標。
一樓:服務區、多媒體教室、個人申請展展示區、窯與製作工具展示區。
二樓:為本館常設展展場,分為分五個主題:台灣傳統製陶技術、台灣傳統陶瓷發展、鶯歌區、台灣史前.原住民陶藝、台灣工藝陶瓷、工業和精密陶瓷。
三樓:規劃四個展示區,包含鶯歌陶瓷博物館館主題研究展、策劃展、申請展展場。
我還是有帶我新買的卡西歐的自拍相機來
好友去拿導覽的空檔,我來用這台試試
回看所來處(二樓)
鶯歌自兩百多年前開始發展陶瓷產業,目前已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產地。本區以鶯歌陶瓷發展中的重要事件、重大設施與人物以及各種陶瓷實物展品,呈現出鶯歌陶瓷發展的多元面貌。
硘仔鎮(二樓)
臺灣陶瓷的發展從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漢人文化再到現代,展現了悠久而多元的文化脈絡與內涵,其中漢人陶瓷是臺灣陶瓷發展的主軸,本區即以三百多年來的漢人文化陶瓷發展為介紹重點,以「技術的傳播」、「臺灣陶瓷簡史」、「信仰與陶瓷」、「生活與陶瓷」、「建築與陶瓷」等主題性展示內容介紹臺灣陶瓷的發展歷程。
特展~夏沂汾的柴燒陶藝(二樓)
Evan Shaw,中文名字夏沂汾,1952年生於美國紐約。1988年來台定居。為了經營茶館,開始接觸陶藝,慢慢地,泥土、柴火、製陶佔滿了他的生活。Evan二十年來致力於東方陶藝創作與研究,以熟悉的西方邏輯精煉東方器型,深信這樣的創作過程在作品中清晰可見。Evan與生活土地結合,選用苗栗土、金門土等臺灣原礦土,率性塑型,以攝氏1200~1300度高溫持續柴燒七至十四天,氧化與還原交替冶煉自然落灰釉成器,成就了他獨特的陶藝。
Evan說:「藝術不一定是理性的,我有幸在各個我所接觸到的文化中體會到藝術家可以透過直覺創作而觸動人心。19歲起,我學習靜坐,但直到遇見尊貴的金剛上師 仁欽多吉仁波切,才開始真正了解做一個佛弟子真義。金剛上師對我的教導、鼓勵與照顧早在我還不是弟子前就開始了,更是這次展覽與《圖錄》的最大支持者。」
三樓在施工中,走廊旁邊有一個小小的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