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天,我依舊還是去參加教會的第一堂聚會然而,那天我忽然間想到我有看台北畫刊裡面刊的台灣博物館剛好好像換展覽
不然來去台灣博物館看看是什麼展覽好了
然而,那天當我接近中午一到台灣博物館時,就看到台灣博物館的廣場搭起了幾個棚子
整個看起來好熱鬧呀
於是我就好奇的走過去瞧一瞧…原來是在辦地球日的活動
而這些攤位都是與愛護地球環境有關的民間團體
而也因為那天因為是地球日,所以那天參觀台灣博物館就免費參觀
原本台灣博物館的門票是要收費20元的
而這一次的展覽還是跟我之前所分享過的:菊島秘境~澎湖南方四島特展、惜墨如玉~新品種寶石臺灣墨玉特展
不過我這一回沒有再去看這兩個展
而去看了新的特展: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
這個特展主要介紹平埔族群的文化
那天我就慢慢的欣賞這關於平埔族群的文化
因為我對平埔族群所認識的不多
於是就想了解它呢
而藉這個樸埔風情的展覽,我真的開始對平埔族群的文化有了一些認識
然而,這一回來台灣博物館,還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因為這天是免費可以入內參觀
那天台灣博物館裡面真的是人之多的啦
人多也就算了,整個裡面鬧哄哄的
跟本不像是來到了博物館,反而很像是來到了台灣菜市場
然後還可以看到喔…居然有人在休息區睡起午覺來了
而我的小小感想是:唉…台灣看展的水平,真的有待加強ㄋㄟ
我們真的不要用因為是免費,所以就可以隨便
所以我還是覺得博物館還是要收費的好
台灣博物館
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
此展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辦,以臺博館鎮館之寶「康熙臺灣輿圖」為主體,結合「番社采風圖」和文獻史料的記錄,運用數位科技以17米「康熙臺灣輿圖」全幅動畫展示及描述平埔族群風俗的動畫故事,重現清初臺灣平埔先民的生活型態及樣貌,透過跨越時空的文物、圖像及數位多媒體展示。
「平埔族」當初被用來泛指「一群居住在平地的人」,以便和高山族區分,因生活地域的分布和分類方式不同,族群的數量稍有差異。由於居住在平地,最早也最容易受到異文化的衝擊,平埔族群先後經歷了荷蘭、西班牙、清朝和日本等政權的統治,也曾經在臺灣臨近區域族群的往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數百年來的「漢化」融合,讓這群曾是臺灣島上活躍的族群,幾近消聲匿跡。臺博館透過數位新科技的運用,推廣平埔文化及活化博物館典藏,希望能更貼近民眾的思維,也讓親子觀眾探索認識平埔族群的常民生活型態,落實文化部「泥土化」政策。
這次的樸埔風情的展覽有一大部分是不可以拍照的因為是國寶級的文物,所以不能拍
所以在牆上都有貼請勿攝影拍照的標示
我後來看到其實有的地方有標示
但卻可以拍照
我很納悶之下,跑去問了一下志工,後來志工告訴我哪些是可以拍的
哪些是禁止拍的
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安心拍照啦
以下是牆上的解說搭上手繪圖
仿平埔先民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