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本來是賞鳥班的戶外課這次戶外課要來去台北探索館
而那天早上因著我的媽媽她身體不舒服
所以我就無法去上戶外課了
因此我就利用上星期天的早上去教會參加完聚會結束的時間
我就搭著公車來去台北探索館逛逛去囉
然而,在上一篇我已經分享完了台北探索館豐富的4樓時空對話廳
接下來我就要來分享台北探索館的3樓的城市探索廳囉
3樓的城市探索廳裡面,也是有很多很豐富的內容喔
可以讓愛拍的人可以拍個不停呢
歡迎您來賞圖囉
台北探索館
台北市市府路1號
台北探索館《三樓城市探索廳》
快捷城市‧輕漫遊
結合「捷運路網+商圈特色+藝文之旅+美食區」等規劃概念及相關元素,以互動性或遊戲等方式,導引觀眾「搭捷運玩臺北」,知名插畫家彎彎的主視覺牆面繪畫、為各商圈代言的不同造型漫畫人物,引領參觀民眾暢遊特色商圈、吃遍美食。除了生動有趣的展覽外,參觀民眾還可閱覽臺北有哪些「名人藝堂」或「臺北第一」,體驗臺北城市的精彩。
這台餐車是互動式的,可以在餐車的螢幕上,看到台北的美食
生態城市與親山步道
展區中兩棵生態樹,是由臺北市特有的乾燥植物裝置造景而成,彈塗魚、招潮蟹、臺北樹蛙深藏在臺北都會綠世界中,等著你來探索。臺北市擁有五大山系,民眾可藉由四通八達的親山步道,體驗臺北的好山好水好風景,並從制高點處鳥瞰臺北都會風情畫。此外,臺北市也朝生態環保及親水意象規劃,淡水河在時光流轉之下增添觀光休閒遊憩功能,循著「藍色公路」的航程波動,遙想當年千帆過往的景象。
藍色公路
臺北大街風情
要探索城市,就從閱讀街道開始。你可以從6條貫穿臺北市核心的大道,觀察城市的脈動,例如:見證從威權轉換為民主集會場所的凱達格蘭大道;深受異國文化洗禮的中山北路;臺北市由西往東發展縮影的忠孝東路;金融櫥窗和都市綠帶的敦化南北路;全臺教堂密度最高的新生南路;帶動西門商圈發展的中華路等。展區中可觀賞各式建築物的模型、影片、多媒體互動裝置,臺北大街風情盡收眼底。
忠孝東路
中山北路
中華路
凱達格蘭大道
都市綠帶的敦化南北路
全臺教堂密度最高的新生南路
居然也有劍潭青年活動中心ㄟ
我一年要來這24次,所以得拍一下
我用相機從觀景窗往內拍
觸碰式互動螢幕
新西城故事
清朝時的西門町原是城外的荒郊地;日據時期規劃為高級娛樂商業圈及日人宿舍區,搭建起1908年落成、全臺第一座日貨的市場八角堂(今西門紅樓);光復後成為著名的電影街和商場。走過中華商場拆除、鐵路地下化的歷史足跡,西門町逐漸沒落,卻也隨著捷運開通、徒步區設立、中華路成為「臺北香榭大道」,西門町重現商機,再度成為年輕人流行娛樂的天堂,也是市府西區軸線翻轉計畫的成功案例。
這道環保瓶罐的大門會變色喔
文藝首都與臺北古蹟
民國五、六○年代,周夢蝶在明星咖啡店騎樓下擺書攤,成為臺北一則文藝神話,「文藝首都」展區中,表現臺北在書寫、電影、表演藝術及音樂等方面的代表特色。隨著城市發展,臺北市內有許多古蹟或文化資產被悉心保留下來,在「看見臺北古蹟」展區中,可以看到各具風華的古蹟述說著臺北市各個時代的生命故事。
1963年及1970年的電影,哇.....古早的電影,我都還沒出生呢
2014觸控牆
以無數張笑臉照片組成大大的「2014」觸控牆,展現臺北市民微笑的力量,讓全世界看見臺北的驕傲。
我也想來試試
站在液晶螢幕前按下拍照鍵後退到拍照區就可以囉
真有意思,我看看沒人在我後面排隊所以再試一次
觸控牆旁邊,居然…也有我的影像
真的是好特別喔
逛完了台北探索館後,101大樓近在眼前,就拍一下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