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鳥阿嬤的追夢人生  


 


以下是商業周刊909期的報導


 


150公分嬌小的身材,扛著近10公斤的設備,盧素蘭只要知道哪裡鳥況好就飛奔而去,絲毫不顧身體的不適。





生命的下半場,該如何看待?盧素蘭,61歲才學攝影,靠一張照片轟動鳥界;美國前總統卡特,74歲開始學習寫小說……赤子之心,讓他們忘卻年齡,永遠在成長!

 


「如果我們都會老,那麼最好盡可能活得老,也活得好!」這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華特博茲(Walter M. Bortz)對生命的看法,他因此提出「敢」(DARE)活到一百歲的妙方,從飲食(Diet)、態度(Attitude)、更新(Renewal)、運動(Exercise)四個方向「熱活」


 


拍鳥的她:扛近十公斤器材走兩公里 一張新過境鳥種照,一夕成名


 


盧素蘭就是台灣的「熱活族」。


 


她一下車,帶著攝影器材,沿著防風堤,躡手躡腳,快步走進紅樹林溼地。她肩上負著三角架、長鏡頭、相機,重達九.六七公斤。


 


馬來西亞鷹島的溫度大約三十四度,兒子邱銘源頻頻拭汗,盧素蘭卻沒感覺。她眼觀八方,搜尋鳥蹤,全身緊繃,昨天另一隊隊友拍到金背啄木鳥的消息,讓她忘路遠近,扛著器材走了兩公里。直到發現標的物,驚喜之情蓋過了身體的疲累,盧素蘭輕輕放下角架,旋轉鏡頭對準鳥兒,可惜啄木鳥站的位置不好,與背景顏色糊成一片……


 


結束一天行程,回到飯店用飯已八點半,盧素蘭將手提電腦、讀卡機拿出來,上傳、整理照片,她一張張地看,看到第十五張又回過頭去看第二張,比較兩張幾乎快一樣的「鳥表情」何者好看,邊看邊滿足地笑。一個晚上,電腦鍵盤不斷發出「喀喀喀」聲音,直到十一點。邱銘源轉頭一看,完成工作的母親酣聲連連,才就寢一分鐘,已進入夢鄉。


 


盧素蘭,一隻耳朵已聾、一隻耳朵重聽,今年六十五歲,學攝影四年,這是她第二次為了拍攝鳥類出國,因為聽不到,她無法用聽力尋找鳥兒,每張照片都是她窮盡眼力四處張望來的。


 


同時,她是酒商約翰走路(Johnnie Walker)第三屆夢想資助計畫,在百人中挑出五位得獎者的其中之一,得到新台幣一百萬元獎金;她也是台灣第一個拍到新過境鳥種——棕眉山岩鷚的攝影家。


 


這種鳥生活在西伯利亞東北處,很少到江蘇以南,二○○四年十月下旬於野柳,盧素蘭在牠出現的十分鐘裡,因相機功能較好拍到清楚全貌,轟動鳥界,被當時的《大地地理雜誌》採訪(編按:已於二○○五年七月停刊),以高齡銀髮族、初學攝影的身分,被稱為鳥界的「野蠻阿嬤」。 盧素蘭前半輩子是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十六歲在照相館打雜工,婚後開過美髮店、賣過農產品,五十四歲時孫子出生,與其他的阿嬤一樣,帶帶孫子,常常與街坊鄰居種菜、爬山。


 


曾經,她是帶著孫子種菜的普通主婦,如今,奮勇追尋生命底層的記憶,命運的改變,發生在六十一歲。


 


邱銘源替她報名松年大學數位攝影課,她開始迷上攝影。她遇到一位貴人老師,稱她與另兩位同學很努力聽課,是班上的「三台柱」。那時,邱銘源心想,媽媽學攝影只是打發時間,遂把自己的低階數位相機,以及一支八千元、八十倍的天文望遠鏡,請做車床的師傅車在一起。


 


想不到,素蘭阿嬤學習動機非常強烈,她發現自己拍的照片,主體物小小一隻,就算拍到比較大的,主體物看起來也模模糊糊。她常常問兒子:「怎樣才能改善影像品質呢?」或指著書上的圖片問說:「這書上的怎麼樣拍得這麼好呢?」


 


聽到母親「認真」的抱怨,邱銘源的好友——空拍攝影師齊柏林對他說:「該是你盡孝心的時候了。」兩人來到攝影器材店,從相機、鏡頭、角架、雲台到記憶卡,竟買了四十萬,相當於一輛國產車的價錢。這些器材又多又重,為了讓盧素蘭方便提拿,再買了一輛菜籃車,將所有東西裝在一起。


阿嬤為什麼愛上鳥?有一天,她在住家附近山頭,尋見一個鳥巢,裡頭幼鳥張大嘴,等待母親餵食的模樣非常可愛。這隻雛鳥把素蘭阿嬤生命最底層的情感給揪出來。


 


她想起自己六歲喪母,二哥替代母親哄著她、背著她,教她看燕子築巢,在樹叢林裡帶著她找更多小鳥的窩……說著說著,阿嬤眼角的魚尾紋牽動了一下,她摀著嘴別過頭去,陷入二哥過世的傷感,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其實阿嬤的二哥已過世十年,當年二哥教她認鳥,現在她要將這些美麗的畫面拍下來,告訴哥哥她認得的鳥有這些……有那些……。 一個半聾的阿嬤,拖著菜籃車,開始人生新頁。她到屋簷下找燕子、樹間的綠繡眼、台大生態池的五色鳥。一次,她發現五色鳥在很低的地方築巢,從牠結婚、生產、坐月子、離巢,她連續一個多月站在同一個地方記錄,仰起固定的角度用相機記錄,帶著饅頭或者飯糰果腹,拍到鼻子被太陽曬傷脫皮都渾然不知,家人下班時間到了,阿嬤才拖著小車離開,回家做飯。


 


盧素蘭純粹為著興趣拍鳥的照片,被兒子結集成power point檔,外加有趣的文字說明,想不到在網上傳開,網友一集集傳閱「素蘭阿嬤」拍的鳥照片,目前已有十八集。


 


在讀者不斷鼓勵下,素蘭阿嬤買了一本圖鑑,朝著記錄圖鑑裡台灣的六百五十種鳥照片邁進。每拍到一種,她就在上面打個勾,目前已拍了二百六十五種。圖鑑被翻了千回,黃昏的生命也躍動起來。


儘管,一耳已聾、一耳重聽,堅持,忍咳忍尿、上山下海看鳥,母親的行徑,讓邱銘源感到瘋狂。


 


一次素蘭阿嬤來到南投竹山,待在偽裝帳裡坐在小椅子上等藍腹鷴,外頭太陽曬、帳裡溫度近三十五度,早上九點前、下午三點後各進去一次,等了三天,才得見藍腹鷴一面。另一次則是在阿里山塔塔加,同樣在偽裝帳裡,素蘭阿嬤拍完了,但為了等其他鳥友,她忍咳嗽、忍尿好幾個小時。


星期一到五,素蘭阿嬤會與老伴五點起床後吃個飽撐,為配合清晨六點半最美麗的光線,以及下午下班車潮湧現前要回家,中午無法進食,抓了乾糧早早出門。


 


現在兩人常穿著情侶裝,上山下海,從野柳、陽明山、關渡、桃園大園、南寮漁港、香山溼地、嘉義阿里山、墾丁……,邱銘源說,這兩年,雙親開車的總里程,比過去十年還多。每到假日,兩老在家上網收集鳥況,從天氣、鳥種、群聚狀況,為星期一的拍照準備。如果,已經六十五歲的你,一耳已聾、一耳重聽,將如何與這世界相處?今天之前的素蘭阿嬤,怎麼也沒想到人生如此多彩,六十五歲會成為攝影家,會成為《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主角。素蘭阿嬤,是華特博茲論述的「熱活族」代表,活得「不耐凡」,以赤子之心看待生命的下半場。


 



 


文章取自~邱銘源的自然野簿(素蘭阿嬤的兒子)


 


http://tw.myblog.yahoo.com/escape5306/article?mid=6320&prev=6370&next=63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