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二(10/16)又到了LUCIA小姐我的每月休假日趴趴走的時間了此回休假因著LUCIA小姐我想去鶯歌陶瓷博物館欣賞雙年展
所以我拉著好友一起來去鶯歌陶瓷博物館
那天早上我們參觀鶯歌陶瓷博物館之後
中午在英國奶奶用完餐時
外面開始下起雨
好不容易雨停了一下下,我們就趕緊走到英國奶奶風味廚房後方的淡水長老教會禮拜堂拍拍照去
雖然雙十國慶才來過淡水長老教會禮拜堂
不過我還真的蠻喜歡這裡的
之前與好友來這的照片全因記憶卡掛了,全沒了
當然要來補拍拍
但因著下雨我們拍拍就趕緊離開,不然相機淋到雨,不得了
而我當時也沒有想繼續在逛,淡水紅樓去年已經去補拍過了
所以就不用再跑去補拍,而我當時想回家來去整理這週的作業囉
淡水長老教會禮拜堂
淡水國語禮拜堂與淡水教會有相當之淵源,從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臺灣又迎接另一個新的時代,當時淡水教會以多次遊學大陸之汪牧師娘和杜添盛先生為師資,開設漢文班,進行北京話教學。1947年(民國35),教會將禮拜堂樓下租給中國海軍第一測量隊,開始了淡水教會與外省人首次的長期接觸與傳教。1960年(民國49),淡水教會是當時淡水地區規模最大的教會,自然來了不少的外省信徒,淡水教會為了顧及語言上的需求,主日禮拜就請人來翻譯國語。日後因為外省信徒日漸增多,淡水教會便於1960年(民國49)6月1日開設國語禮拜部,專司國語禮拜之事務。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國語禮拜部基礎已穩固,淡水教會與國語禮拜部皆認為有獨立發展之必要,於是另覓建堂地點。
1967年(民國56)7月15日「淡水國語禮拜堂」落成啟用,但尚未成為獨立堂會。國語禮拜堂與淡水教會相處的約18年之間,雙方禮拜與活動分開,但許多事務都是互相支援,彼此相處融洽。1971年(民國60)10月,國語禮拜堂向臺北中會申請監選牧師,並於10月23日封立劉寶全牧師為第一任牧師,國語禮拜堂也進入了聘牧時代。1983年(民國72)因為道路拓寬與教堂老舊,國語禮拜堂暫時借用淡江中學之女生禮拜堂進行主日禮拜,但是因為在淡江中學禮拜時期過長,信徒失去歸屬感,聚會人數流失,各項事工也明顯退步。1989年(民國78)年底位於新民街之新禮拜堂落成,並於隔年12月30日下午3點舉行「設教三十五暨新教堂奉獻感恩禮拜」,國語禮拜堂又進入了另一嶄新局面。
主要活動為主日禮拜、各項團契、主日學教育以及家庭小組等等,另外淡水國語禮拜堂運動風氣十分興盛,田徑、網球、桌球等都是該教會之強項,在長老教會各層級之運動會上皆頗有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