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週的週六,我又翹了賞鳥課的室內課剛好手上有著一張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的參觀券
因為剛好有認識的教會的一位土木系的副教授,他給了我一張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的參觀券
因為最近他的朋友在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的二樓有作品參展
所以就問我:妳不是喜歡逛博物館嗎
那要不要去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參觀呢
雖然我已經來參觀過了
但是想想有人送我票,不來白不來
反正我最愛在博物館裡逛逛了
即便去了很多遍也不會膩
這一篇又再次分享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的一樓的常態展囉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2段6巷10號(植物園旁)
一進門就被前的盆栽吸引
常設展
被列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的「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在經過8年的籌畫整建,103年10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也是古蹟活化再利用的概念,總統馬英九和台北市長郝龍斌都親自主持剪綵,同時也在現場分享對孫運璿這位台灣經濟推手的感佩和敬意。
孫運璿於1980年遷入重慶南路寓所,直至2006年辭世,在此居住26年之久。寓所位於植物園後方綠意盎然,建物本身前洋後和,前棟入住時已改建,後棟則保留日式重簷木造宿舍原貌,品質良好,文資會認為孫運璿歷任交通部長、經濟部長、行政院長,對於推動台灣經濟建設、拓展對外經貿、奠定民生福祉多所貢獻,反映一代政治人物謙沖自省風範,以孫運璿對台灣光復後現代化貢獻,其人風範結合寓所特色,故指定為市定古蹟。孫運璿寓所經文化局修復後,委託孫運璿學術基金會經營管理,整修活化後的故居以「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對外開放。
孫運璿(1913-2006)是中華民國政治家、技術官僚、工程師。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台灣光復後被中華民國政府派任至台灣,曾前後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經濟部部長與行政院院長。在中華民國有「永遠的行政院長」之稱。在將近20年的部長與行政首長任內,正是台灣處於動盪的飄搖年代,他不僅推行十大建設,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研製積體電路,是台灣科技產業主要奠基者,更是「台灣經濟的推手」,對台灣經濟貢獻卓著。
洋館一樓部份,以孫運璿的角度,帶出台灣的政經發展歷程與重大外交事項。有別於一般名人故居的原貌呈現,基金會透過現代化的展示手法,運用紙喇叭的技術,營造孫運璿與部屬上山下水的工作景況;以超短焦投影,重現公文與手稿字跡;在電子書上,揭示一篇篇內心世界。在現代科技之外,策展期間更於還拜訪了眾多認識運璿先生的部屬或朋,在他們笑淚當中,留下了珍貴的口述影像;也複製了熱情感人的民眾來信;還有一幅幅泛黃照片也都回到牆上訴說過往。
玄關處的鳥裝飾
和館部份,則透過孫運璿與家人的照片、文物,呈現孫運璿家庭與生活的完整面貌。在此,以寓所原有的家庭擺設與衣物,帶出孫運璿與一生的摯愛-妻子兒女之間的相處點滴,以及當時物力維艱的生活情景,例如縫紉機、修補的衣褲、夫人的旗袍與情書、家書等等。藉此亦可讓民眾進一步了解孫運璿在繁忙國公務之餘,真實夫妻與家庭生活原貌,除能感受孫運璿與夫人鶼鰈情深之外,也可一窺孫運璿不為人知的好兒子、好先生、好爸爸的一面。
之前來看到這畫面,並沒有很深的感受
這一次來就有了很深的感受
古董投影機
這放大鏡…未免也太大了吧
戶外庭園的景緻
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