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當我參加完了教會的主日聚會之後就想來去我喜歡的後花園走走去
這個後花園其實就是台北植物園啦
我自從上了賞鳥課之後,這兩年就很喜歡往植物園裡跑
想來拍鳥羽
想來拍花花草草
更想來走一走
今天老實說我拍鳥真的是想拍的沒給我拍到,只拍到幾張鳥羽
所以今天拍鳥這一件事ㄌㄟ..….我又摃龜了
今天的鳥運不佳ㄟ
然而,當下我想既然我都已經來到植物園走走了,不然我就來拍拍植物園的景緻吧
台北植物園
台北市南海路53號
麒麟花
水同木
植物園裡有一區有著12生肖植物,我隨意拍了幾張
雞母珠
這個植物叫:豬腳楠
真有趣的名字
狗娃草
一整排九重葛花盆,只有這一盆這一朵還開著
濱排草
吉野櫻
田代氏石斑木
杜鵑花
一陣花香撲鼻而來,原來是七里香盛開著
火紅赫蕉
葦草蘭
紅花西番蓮
我忘了這是什麼植物
鳶尾花
睡蓮
想看松鼠嗎想拍松鼠嗎
來植物園就對了
這是在植物園內的:台灣布政司衙門
布政使是次於巡撫的行政長官,官秩從二品官。負責全臺灣的財政、兵餉、內政、稅務、教育、軍事、刑罰、建築、公職人員任用、土地田畝、及各項協餉等事務,俗稱「 藩臺」、「藩司」,是一業務繁忙的高官,另有一助手布庫大使協助處理公務。
建於清光緒十五年的布政使司衙門,是當時管理民政及財政的機構,原本坐落於現在台北市中山堂的位置,日治時代初期則作為陸軍部及總督府的辦公廳,在新的總督府(即現在的總統府)於1919年落成之後才遷出。1929年布政使司衙門因結構腐朽而遭廢棄拆除,1932年日人擬在總督府舊廳舍(布政使司衙門的舊址)用地上興建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因此將其中較具有代表性的部份遷移至植物園及圓山動物園內以及善導寺中保存,現存於植物園中的布政使司衙門已被定為二級古蹟,為一座七開間三進式的官式建築,由頭門、儀門、大堂以及左右廂房、中、左、右廊道所組成,和植物園一起見證了過往的時代。
這在植物園內的日式建築,名叫:南門町三二三
這裡之所以叫:南門町三二三,林試所長黃裕星說:這座建築在日本殖民時期,地籍資料就是「台北州台北市南門町六町目三二三番地」。這棟建築在日本昭和時期,日本親王經過植物園時會到此喫茶、休憩,白先勇《孽子》也曾到此取景,在建物前、後方本來是佛教及禪學植物區,搭配建物更能完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