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又到了我的每月休假的時間了那天早上當我們去欣賞完了航空熊特展之後,就驅車來去南方莊園渡假飯店的南方餐廳享用完午餐之後
接下來我們要來去位在桃園大溪的大溪老茶廠逛逛去
前陣子剛好在旅遊雜誌上有看到介紹及一位好友的部落格也分享著大溪老茶廠
所以這一回來桃園看展,當然一定要把大溪老茶廠擺到行程裡面囉
而那天當好友在用衛星導航找大溪老茶廠的位置時不免又看到好友的臉上冒出了許多的斜紋線
好友說:妳給的資料說南方莊園到大溪老茶廠那裡只要半個小時
可是呀…我剛剛導航了一下,要1個小時才可以到ㄟ
妳給的地址是正確喔
而這下子…哈哈…我就知道一定是我在找地點時,用Google地圖時,把地點與地點之間的時間記錯了
我就說呀…每次出門只要是我找地點,問題倒是還好
但是要我用Google地圖去推算路程,那鐵定有問題
因為我常跟好友說:不要太相信路癡所帶的路或找的圖資
而我哇啦了一堆,結論是…我們還是來到了大溪老茶廠
而這個大溪老茶廠真的是超有FU的裡面有著很多早期製茶用的工具可拍,還有老茶廠早期的木造衍架建築可以拍…
而這裡的服務人員也是超親切的
因為我們來的這天不是假日的時間,所以這裡的服務人員比較有時間可以親自端上一杯熱熱的蜜香紅茶請我們喝呢
而那天我們就在這樣讓人放鬆的氛圍中渡過了午後小確幸的時光呢
大溪老茶廠
桃園縣大溪鎮復興路2段732巷80號
03-3825089
建於1926年、占地1,670坪的大溪老茶廠,舊名「角板山工場」。
隱身在靜謐小巷弄裡,是座融合台、日、英式風格的綠建築,低調清新,近百年來風情依舊。在當時台茶興盛,外銷歐美達到巔峰的年代,將茶奉為「黑金」,
老茶廠一天三班制,機器沒日沒夜不停運轉,盛產的日東紅茶每年可達600英噸之多。無奈1956年一場大火,茶廠幾乎付諸一炬,所幸當年老蔣總統在前往角板山行館時,途中路經卻不見原本熟悉的茶廠,詢問原委後,下令工兵全力協助重建下,才得以讓這片寶貴的歷史遺產留存至今。
舊時茶廠~傳承製茶真功夫
大溪老茶廠,舊名「角板山工場」,日治時期以出產「日東紅茶」為大宗,為應付當時龐大的外銷需求,在空間規劃及設備配置上多有巧思,並兼具環保意念。舊時茶廠的製茶流程,首先會將新鮮茶菁由一樓輸送帶,送至二樓做室內萎凋,並藉由建築兩旁共八座通風電扇,使空氣對流,再環保利用熱空氣上升原理,將一樓乾燥機產生的熱風也引導至二樓萎凋區,以加速茶菁水分自然蒸發。茶菁萎凋完成後,馬上進行揉捻,在二樓地板多設有投茶孔,孔洞下方即是揉捻機放置處,經由孔洞內的布袋運送至一樓進行揉捻、解塊、乾燥、切菁及篩分等製茶作業。自2010年開始,台灣農林全面修繕整建,保留了大溪老茶廠挑高建築的老滋老味,木造衍架、整排藍灰色窗櫺、被踩到平滑光亮的水泥地板,甚至在石牆及原木樑柱上都還能窺見斑駁的歷史痕跡,處處流溢著古樸懷舊況味,就為了完美重現老茶廠百年雋永光陰。
好古早的箱子呀
台灣茶也可以包裝的如此有質感
普洱茶牆
普洱茶餅
這是大陸雲南2008年製的九品金瓜貢茶
被稱為:普洱茶太上皇
南瓜造型的普洱茶
閱讀區
古早的文件
製茶區~製茶器具
牆上掛著老照片
要通往茶廠二樓的戶外走道
簡介室裡的古早鐵椅,也是這必拍的景之一
屋頂衍架
茶廠二樓緃橫交錯的衍架,共計151根,其運用榫頭及力學結構,在視覺上有種撼動人心的美。
茶廠二樓古早鐵椅排放整齊,很多人來此都一定拍上個幾張
隨著製茶機械化的發展,茶廠於1980年代建置了萎凋槽,將新鮮茶菁置於通氣的萎凋槽內,再引入一樓乾燥機傳送上來的熱風,進行熱風萎凋。萎凋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故在天井兩旁設有木製百葉窗,以利製茶師傅調整開合,控制溫度。
茶廠二樓的景觀台
可以喝下午茶的餐廳區,擺放的這壺茶還熱熱的呢
但是我們買了2粒茶葉蛋帶走
好友說:還是妳做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