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四,又到了這個月我的休假日的時間了,這一回休假日,我與好友一起去到了苗栗趴趴走,然而那天當我們在客家大院這欣賞完了美麗的四月雪油桐花之後,接下來離午餐用餐的時間,還有一些些的時間,於是我們就驅車前往苗栗客家文化中心走走去囉!然而,我去年有跟教會社青團契的郊遊時有來過苗栗客家文化中心這兒一次,還記得那天我的數位相機很不幸的被教會的朋友給摔壞了,所以當時就只能用手上的愛瘋手機拍囉,然而,這一次再重遊此地,一來是因為好友沒來過這,所以想來逛逛,而二來是我也可以藉此再次拍一下苗栗客家文化中心囉
苗栗客家文化中心
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 號
(037)985-558
園區位於苗栗銅鑼科學園區內,於101年5月12日正式開園,園區設計表達客家人尊重自然天性,建築依勢而建,間接展現客家遷徙移民的生活態度。園區外觀以1萬多張3D施工圖之玻璃帷幕組合而成,內部與外部的樹狀結構設計與緊密貼合的玻璃帷幕,顛覆過去文化館舍方正厚重的印象。建築設計更符合九大綠建築指標,獲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是一座兼具綠色環保與節能減碳的文化設施。
園區設置常設展示區、特展館(臺灣館、全球館、兒童館、文化創意產業館、樟腦產業特展區)、客家圖書資料中心、國際會議廳及多媒體影音劇場等設施,具備展示客家、典藏客家、研究客家、產業客家及多元文化教育推廣等功能。
偌大的廣場與彩繪階梯
文化中心內,這樣的鋼骨結構有點像蘭陽博物館的FU
一樓常態館
夥房下的生活
臺灣客家的傳統建築物多為合院型態,又稱為「夥房」。
傳統上客家人一向晴耕雨讀,除了努力耕種之外,也致力於學習新知,客家女性深受傳統禮教的規範,不論廚藝、女紅、農務、教育都要兼備。
傳統產業
早期以農耕為主的生活。
進入了日治時代之後,日本政府為了充分開發臺灣的天然資源,便展開各項的產業開發政策,其中與客庄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有:焗樟腦、林業、茶業、燒相思木炭、焗香茅、菸業和木雕業等。
傳統音樂
客家音樂在臺灣傳統音樂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客家音樂不僅與客家人的生活緊密結合,也是客家族群人文的特有標誌。臺灣客家的傳統音樂大致上有客家八音、客家山歌小調、客家戲曲及客家儀典音樂等幾種類型。
地下一樓~工藝體驗坊:生不息-客家生育禮俗特展
好友一看到這個特展主題就問我:要進去看嗎
而我說:既然來了,就去看看囉
生育禮俗,是對於生命傳承的期盼,更是對於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展現最大的祝福和喜悅。「生生不息客家生育禮俗特展」以客家禮俗文化為主題,結合科學、宗教信仰和社經風貌等多元面向,將新生兒從0歲到1歲的生命故事娓娓道來。
歡迎光臨,我是掌櫃的
生產的辛苦
從前醫療不發達,媽媽生產是一件既幸福又危險的事,因此客家俗諺有句話說「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用來形容昔日產婦的心情。在還沒有現代醫療設備、醫生和醫院的年代,都是由親戚鄰居或產婆為產婦接生。客家婦女也發展出運用「伏頭凳」的生產方式,展現了獨特的生命智慧。
十二朝
客家寶寶出生滿十二天囉!在這重要的日子裡,會將麻油雞送至外公家與媒人家報喜,稱為「送薑酒」,還會幫寶寶取個好名字!
守護孩童的石母
石母娘娘有如慈母般守護寶寶健康平安長大,是客家人的特殊信仰。
許多爸爸媽媽會帶著孩子,給石母娘娘做契子、契女,求得一條紅線穿上銅錢,佩戴在孩童身上作為護身符,稱為掛絭(ㄐㄩㄢˋ)。
做出月與藏間角
寶寶滿月客家話稱為「做出月」,除了祀神祭祖之外,還設酒席宴請親朋好友,娘家與親朋好友則饋贈禮物。這段期間裡,媽媽則在坐月子靜養,也就是客家話的「藏間角」。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